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

admin 116 0

  这个有明确的量化指标:

  中国文学系的同学,每日阅读量要求大概是:

  汉语书籍:200页

  英语书籍:低年级:20—50页

  高年级:100页

  其他语种:20—50页

  汉语书籍不包括教材以及配套习题。但是可以包括补充的其他社科类书籍,也可以包括论文阅读。

  英语书籍同样不包括教材以及考级习题。也不包括BBC等媒体。可以包括论文阅读。

  其他语种自由选择。中文系同学会法语,日语、德语、俄语的很多。对应的去阅读其他语种的书籍和相关论文。

  寒、暑假所有指标增加20%—50%.

  翻到ID为Wanda-顺顺的答主在该问题下发了一篇文章,反驳我的意见。因此补充一段作为回应:

  1、Wanda(以下简称为W)第一段提到我把“读书”当做目的而非手段。

  这个原问题是这样的:“身为中文系的本科......”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中文系,这是专业,不是爱好。

  专业是需要大量枯燥训练的。例如打篮球的要练习投篮,体能,技战术;例如编程的要练习大量代码,算法;例如厨师都得练墩子。中文系的练习,重复性的就是记诵,反反复记诵;非重复性的就是阅读,广泛阅读。

  就读于这个专业,中文系的学生既不是W说的“为喜爱读书而去读书”,去追求所谓的“enjoy”;也不是把读书作为“某个专业的目的”。

  中文系本科同学接触大量的阅读和记诵,本质上是为了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目的是积累而非生产或者输出。然而W说的“为了什么而读书才是产生价值的第一生产力”这句很现实,这才是把读书当成了目的而非手段吧?现实也确实如此,很多同学写论文是不会去通读文献发现问题,往往是先跟老师要个题目,然后针对题目检索对应文献。这正是W认为的“第一生产力”。

  2、W提出“你每天读多少书......不是硬性规定的,而和你对未来的规划有关。哪怕号称“通识教育”的美国本科人文教育......”

  把本科生读书和未来规划联系在一起,这个论点更清晰的证明了,W把读书作为目的而非手段比我可现实的多了。

  但我很快发现,不能因为这个批评W。因为W写了自己是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在读。并且从W举例中看不出来有中国古代文学或者古典文献的功底。可能是从小就在国内或者国外接受西方教育,并不了解中国文学的学习特点。

  中国文学最源头的两个文体是诗歌和散文。他们和W举例的西方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故事性不强,而典故又太多。我或许可以扔给同学们一套《红楼梦》,让他们读了以后课堂讨论,也许同学们还不能深刻理解引线伏笔,但是起码能讨论剧情;可我不敢扔给同学们一套《范文正公集》让他们去读。如果不做好阅读和记诵的积累,诗歌,散文,尤其是辞赋是可以要人命的。

  那我还是照例拍一篇,就是范仲淹的赋,我甚至不去故意挑选难的,就是《全宋文》第18册开卷第一篇,大家可以看了以后在评论区讨论,我相信能一目了然看到有阅读积累的和乏阅读积累的同学讨论的东西大相径庭。甚至乏阅读积累的同学是读不下去这篇赋的。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2张图片

  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3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4张图片

  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5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6张图片

  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7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8张图片

  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9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0张图片

  恰好我认识的一位同学最近也读过,他有一点阅读积累,他读后做了阅读笔记如下: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1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2张图片

  3,“如果你想毕业考公务员......”

  345三段分别介绍了想考公务员,想当老师和考研而不打算搞科研对阅读的态度。

  我很震惊。

  例如W说:“如果你想毕业考公务员,读读教材,稍微培养一下专业素质,把大学混毕业了即可......”

  W能写出这段话,还说我把读书当目的而非手段,我是很惊讶的。您这不比我现实啊?

  同样,我也不会因此去批评W。

  W其实说出了为什么是个学校就敢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底气,学校赌的就是绝大多数学生是来混日子的,混毕业了皆大欢喜。所以高校也不认为自己需要多深厚的文学积累或者多充足的文献书籍。学生也不打算认真读,学校也没打算认真教,大家一起混吧。

  4、第六段提到“如果你打算从事学术研究,想当一名大学老师的话,那作为本科生,你的目的不是去豆瓣上打卡......”

  哪个学校要求学生读了书得去豆瓣打卡的?

  这是中文系培养学生的训练量要求,不是豆瓣那个东西。您作为学生自己把阅读和记诵完成就可以了,去豆瓣打卡干啥?当然我也不反对去打卡什么的,个人选择。

  紧接着说“如何判断什么资料能用,什么资料不能用,去哪儿找资料,各种数据库怎么用......”

  都这样了,还说我把读书当目的…

  这就是典型的先找老师要到题目,然后比着框框选桃子。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论文分析李白诗歌甚至不需要通读李太白全集校注,只需要百度几首就可以了。

  本科不做积累,疯狂的学习如何当一个论文贩子,这不是学习的正路。

  5,W提到读书讲方法,还是以论文为导向的,也许硕士能用,然而题主问的是“本科中文系.....”。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W写到:“比如我导师写一本书,论文就让我给他找了3000多篇。”这句话深深地吸引到了我。导师写书,让博士去找的是论文?

  找那么多论文干啥?您是写书啊,还怕论点有重合吗?

  巧了,我这里有某高校导师做研究的笔记,我们看一下中国老师怎么写书: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3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4张图片

  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5张图片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6张图片

  

  后来我想了想,或许是中西方学者研究方法不一样吧。西方学者可能不需要广泛阅读,都是针对课题找文献?

  那我接触的西方学者很少,其中宇文所安说过:“十四岁那年,我们搬到了北方大城市巴尔的摩,至少每星期都会去那里的市立图书馆浏览,阅读我能找到的所有文学书。有一天,我偶然读到一本英文的中国诗选,感到非常新鲜......”

  宇文所安也是在广泛接触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非W的先确定方向再去找书看。

  但那毕竟是宇文所安小时候,是不是当了学者就不需要非目的性阅读了呢(由于W的读书目的性比我的明显多了,我就认为W更具有目的性了)?

  宇文所安到日本学了一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日本著名的唐诗专家吉川幸次郎给了我很多指点……我本来想做唐诗的编年史,后来发现内容太多,篇幅太大,无法作为博士论文提交,所以就集中精力写孟郊和韩愈。”

  很显然,宇文所安也是先经过了初级训练,广泛的海量的阅读,才能在博士阶段选出自己喜欢的课题或者方向。

  最后我想说,一定要有个量化指标,必须有。这个东西不是现在才有的,自古以来都要求孩子每天背诵多少,阅读多少。没办法,我们学的是中文,有蔓延两千年的文字文学史,废寝忘食的阅读尚且不能取一粟,更何况由着性子乱来呢。

  中文系的本科生一定不能由着性子读书,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学了多少,效果如何!要不是怕写出来更被骂惨 ,我是真想把系里要求的记诵指标也打出来的。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请中文系同学一定牢记,这是您的专业!专业!专业!是专业就一定有严格的专业训练,就跟国乒,国羽是一样的!跟国足是不一样的。

  也许您毕业了不靠这个专业吃饭,但是至少在您读书期间,请接收这个专业的训练。我们跟运动员没区别。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7张图片

身为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都读过多少文学作品?-第18张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